足球:一个国家的符号与传奇(3)

  作为南美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中心有一座查尔斯广场,就为了纪念巴西足球的创始人查尔斯米勒。

  1894年,年仅20岁的苏格兰后裔在巴西的桑托斯港下船,他的两手各拿着一只足球。无论在此之前,巴西是否有足球运动,查尔斯米勒都是被官方所承认的足球创始人。年轻的米勒可能不会想到,他不仅改变了全世界足球甚至体育的发展格局,更改变了这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乃至巴西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命运。

  查尔斯米勒就出生在巴西。他的父亲老米勒,曾经是苏格兰著名的铁路工程师。19世纪后期,就像许多欧洲移民一样,老米勒也来到新大陆淘金,举家定居巴西圣保罗。故土难离,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回到英国的一家寄宿中学读书。没想到的是,查尔斯成了圣玛丽足球队的左边锋。圣玛丽队就是现在英超老牌强队南安普顿的前身。查尔斯开启了巴西的足球时代,现在巴西足球术语中有一个词叫“查雷拉”,意思是把球拉到脚后面,这也是和查尔斯这一个名字有关的。

  足球来到了巴西,却没有马上风行。根本原因在于,由欧洲后裔带回的足球还停留在上流社会中,没有扩散到底层群体中。

  当时恰逢板球联赛,旅居巴西的英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项古老的撒克逊人的运动上。查尔斯和他的伙伴们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的双方是来自铁道部门和煤气公司的员工。这场对抗赛开始引起了人们对足球的注意。

  从桑托斯港沿海岸线多公里,是巴西的另一个中心里约热内卢。如同圣保罗一样,足球也是在无意中闯入了里约人的生活。另一位英国人的后代奥斯卡科克斯在瑞士洛桑完成学业后,也带着足球回到了巴西。1901年,奥斯卡安排了一场足球比赛,参加者分别来自里约的板球队、竞技协会,以及当地好奇的年轻人。这是里约历史上第一场足球比赛。但比赛现场观众寥寥,只有几名球员的亲戚、朋友,以及11名无意中路过的网球选手。

  但足球依靠其固有的魅力很快在新大陆站稳了脚跟。1900年,巴西第一家足球俱乐部在里奥格兰德州成立,它靠近乌拉圭,是一个德裔聚居的地方。1902年,圣保罗州联赛开始,足球慢慢的变成为巴西白人的主流运动。两年后,查尔斯米勒在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前,一群年轻人邀请我给他们做裁判。他们告诉我比赛中一边20人,这可不行,但他们却坚持这样。我想这无非是好玩儿而已,结果等比赛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错了。就是这样的一场足球比赛,也有1500人观看。一年中这里卖出了不少于2000个足球,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个俱乐部。”

  奥斯卡和他的19名朋友成立了里约的第一家足球俱乐部弗卢米嫩塞。在里约,足球成为一项时尚而有魅力的运动。队员由来自里约富人家庭的年轻人组成,弗卢米嫩塞队就是一个展示绅士优雅和都市风情的舞台。每当有比赛时,女士们身着最时髦的服装,男士则西装革履,就像去参加晚宴和酒会。

  世纪之交的巴西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社会变革。1888年,巴西废除了奴隶制,是美洲国家中的最后一个。巴西当时有大约350万黑人奴隶,比其他几个国家都多,是美国的6倍多。无数刚获得自由的黑人涌入了城市,一个庞大而贫穷的新阶级出现了。他们改变了足球的发展趋势,而足球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只有当黑人与底层民众参与的时候,足球才真正的“巴西化”。在某一种意义上,这是理解今天巴西足球的起点。

  最初黑人是被足球拒之门外的,但这并不能减小他们的好奇心。不能从前门去看比赛,他们就爬上隔壁的房顶来观看。很快,他们发现这项运动比板球有趣得多,而且还容易模仿:只需要一个球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足球不像同样来自英国的网球和板球那样依赖于器材,根本不需要球拍、面罩。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在巴西采访时,一直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巴西人那么热爱足球。无论在细软的沙滩、尘土飞扬的贫民窟、崎岖不平的街道、不规则的社区球场,都有人在踢球。答案很简单在巴西,足球是一项真正成本为零的运动。巴西人踢球不需要穿鞋,光脚就可以。甚至也不需要足球,他们把袜子塞在一起然后扎起来就可以当球,或者一个大一点的橙子,或者用布绑成球形,里面填上纸。亚马孙地区的穷人,自己割橡胶用烟熏就能制作出一个简易的足球。

  于是,这项没有一点限制的运动,迅速在穷人中传播,成为巴西最流行的体育项目。足球对于富人是一种个人爱好,而对穷人则是消磨时间的好方式。里约也很快成为美洲国家中拥有足球场最多的城市。

  但大球会之间也坚守着自己的规则,让足球成为白人和上流社会的运动,以此来证明白人的种族优越性。随着奴隶制的废除,黑人慢慢的变多的进入原来只有白人才能进入的领域,所以足球成为白人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另一方面,当时球会要求球员必须是业余的,他们要有另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而这也成为黑人踢球的最大障碍。

  慢慢地,黑白混血球员逐渐进入了大俱乐部。但他们却还是为自己的肤色感到自卑。一名叫亚瑟弗里德里希的球员是德国移民与巴西黑人的孩子,他看起来和白人没什么区别,就是头发像黑人一样卷曲。在每次比赛前,他都会把自己的头发拉直,然后像一样戴上头巾来掩饰,并最后一个走进球场。

  里约州第一家招收黑人的球队是邦古竞技俱乐部,它创立于1904年,由一家郊区纺织厂的英国经理们建立。工人绝大部分是黑人,他们允许参加邦古队。但当时,里约所有的球队仍就保持着“贵族化”,拒绝黑人的加入。邦古是一支弱队,他们没办法改变整个足球秩序。

  这时候,巴西足球又反映出来它的另一项特征要改变命运,必须靠实力说话。葡萄牙人成立了一个名为瓦斯科达伽玛的俱乐部,从各个阶层招收优秀的球员,也包括黑人球员。为符合业余球员的要求,达伽玛队安排他们在葡萄牙人开的商店工作。1923年,达伽玛队在升入甲级联赛的第一年,就夺得了联赛第一名。站在领奖台上的11名球员中,有3名黑人,1名混血儿和7名白人。

  达伽玛的胜利,令其他大俱乐部恼羞成怒。他们排除了达伽玛另组了一个新的联赛。但达伽玛有广大的球迷支持,新的联赛反倒观众寥寥。不得已,达伽玛被重新请回,并对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黑人和底层白人不会再被拒之门外,但却要求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俱乐部把队员送去上学,如果有人的名字太复杂,就干脆换个简单的,比如席尔瓦。

  达伽玛同时也为职业足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世纪30年代,欧洲俱乐部开始购买拉美球员。为了留住他们,职业化成为必然。1933年,里约和圣保罗州分别成立了职业联赛。从此,肤色和阶级差别的障碍被打破。足球也从贵族运动成为了平动。

  足球传入巴西的时候,这一个国家刚刚在1889年建立共和国。巴西本来就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之国,迫切的需要一个凝聚国人的精神支柱。而足球的迅速传播,令其很快就成为巴西的国家标志。

  1914年,英国球队埃克塞特城队在巴西与里约圣保罗明星队进行了一场比赛,被视为是巴西国家队的处子秀。大约有1万名观众现场观战,巴西队2∶0获胜。1919年,里约举办了南美洲冠军杯赛,巴西最终夺冠,混血儿弗里德里希打进了决赛唯一的进球。在此之前,巴西从未获得任何大型赛事的冠军。这次夺冠极大地刺激了巴西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弗里德里希的球鞋也获得了至高的礼遇放在市中心的珠宝店里供人们参观。

  人们对足球的狂热也引起了政治家的关注。1930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总统热图利奥瓦尔加斯,开始将足球作为激发民族主义和巩固政权的工具。他设立了专门委员会管理足球,建立各地区的联赛体系。他还为巴西国家队参加1938年法国世界杯拨付了经费,并委派其女儿随队前往。

  在法国世界杯上,外号“橡皮人”的黑人球员利奥尼达斯成为巴西第一个足球英雄。他在4场比赛中踢进了7个球,成为最佳射手,其中有一个球还是赤脚踢进的。巴西队夺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法国球迷给他起了一个绰号“Le Diamant Noir”即黑钻石。巴西队回国时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一家糖果公司开始生产名为“黑钻石”的巧克力。至今这种巧克力仍在巴西有很大的销量。利奥尼达斯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上,他成为巴西形象的代言人。巴西人仍坚信利奥尼达斯是“倒钩”踢法的创始者。实际上,智利人拉蒙温扎加阿斯拉在1914年最先尝试了“倒钩”。因此在西班牙语系国家里,就把倒钩球叫“chilena”,来源于智利(Chile)这个词。

  巴西人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为这项运动命名,而不是用英语“football”。但诸如“pbol”和“bolp”(葡萄牙语中p是脚的意思,bola就是球)都没有采用。最后足球记者开始用“futbol”这个名称,其实就是用葡语字母来拼写的英文。这时,“futbol”已不再是查尔斯米勒从英国带回来的那项运动了,它开始成为巴西国家认同的基础,甚至是民族精神与自豪感的象征。巴西著名女诗人吉尔卡马查多在一首诗中如此赞美1938年世界杯的球员:“巴西之魂啊/谨以我诚挚的一吻/供奉于你们英勇的足尖!”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拥有非常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存在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

  三联生活新媒体整合旗下三联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三联中读APP),秉承倡导品质生活的理念,提供优质新媒体内容与服务。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首页首页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发送消息发送消息 一键拨打一键拨打